各位觀眾~這一篇部落格很可能是保有旗山碾米廠最後風貌的介紹
因為這已經是古蹟,目前整修文案已經呈報審核中
平時不開放的,若不是這次文創營的關係,這裡一般都無法參觀
主任說:說不定這是最後一次敞開大門讓人參觀的舊碾米風貌
主任的介紹鉅細靡遺,讓人聽得嘆為觀止,不論是專業解說還是表達能力都是一流的
檜木建築的碾米廠,在民國30年誕生,是日本人所設計創建的
以前的米不是一袋一袋裝進來的,是直接載進來放在這裡的倉庫
為了保存跟運輸有特別的建造
這是通風口,在倉庫的裡面讓人誤以為是走道,沒想到是通風口
米不是從外面倒進來的喔,
是從上面倒進來的~所以一開始是把米先送往輸送地
在這個三層的木製建築中,剛收割的米放進這個槽裡由輸送帶往上運
到最頂層參觀,不由得讓人佩服古人的智慧
把米送進去再由控制口操縱到各個倉庫
滾輪,軸承,輸送帶,壓力槽等結構孕育出旗山繁榮的盛況
老舊的機械在緩緩訴說當年的歷史,曾經風光繁華的歲月
最頂層的輸送帶,一格一格的把農人揮汗得來的收成.積存在它們的所在地
斑駁的土牆,像是奶奶掉了妝
沒有美麗的臉龐,卻有堅韌的表象
現在的碾米廠都是機械的了,像這樣的木造碾米廠,可說是全台唯一
極具有保存價值,88水災.旗山是重災區,而碾米廠似乎得老天青睞度過一劫
王永慶為什麼有錢,因為他家開米店,因為他的服務好
這只對了一半,真正致富的是因為他家有碾米機
稻米有田就能種,碾米不是家家有
家有碾米機,吃米不買米,
底下的馬達是可以操作的,這裡的碾米廠還是可以運作
可謂老當益壯
打開儲米槽還有米粒掉出來呢,米粒收成時外面會有米糠裹覆著
經過碾米的過程才會把米糠跟米粒分開
分開之後的米是糙米,在精緻過後才是精緻米(俗稱白米)
輸送帶配上斗斛就可以把米一格一格往上送了
在碾米過程中會有散米粒掉出來,這些米就懶得撿了
而這些米當然就是碾米廠所有的囉~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去買米呢?
幫人碾米也是要收錢的呢
碾出來的副成品:米糠,也是喂豬的好食材
俗話說:山豬不懂食米康,表示一個沒學問的豬,不懂的米糠多好吃
只有眷養豬才知道米糠很好吃,據說以前餿水中如果加了米糠,飼料都被吃光光
主任還打開蓋子讓我們觀察秘密
原來就是這樣的構造才能夠把米順利的送往碾米處
然後在這裡篩米,就完成了
木製的古老櫃.曾經裝載農民的記事
如今裝載著輝煌的歷史,旗山的老也蘊藏著旗山的好
雖然斑駁,塵封,依然毅立,不動
正人行其邪道,其道也正,
好人所做的物雖老,卻是個寶 一個充滿好人氣息的城鎮
旗山
[旗山文化園區]:
地點:旗山區文中路7號 (衛生所斜對面)
電話:07-662-88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