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遇到殺價,在保持客戶或是利潤間拉鋸
很多業者做出了品質很棒的產品,也是落入價格輪迴裡面殺不出來
又有些商業模式會用分享什麼就可以得到多少錢,結果不一定會成功,因為這些模式最終還是取決於產品到底能不能吸引人,因為沒人喜歡就不會分享
因此要給多少錢並不是重點,這件事對他們有什麼意義,產生什麼關係才是重點
以下分享五個章句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放其利而行多怨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在這裡舉一個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是戰國時代的人,戰國四公子之一,食客三千,其中一位叫馮驩
孟嘗君有個收入來自於收債的利息,他有個封地叫薛,薛國的人民做生意需要錢都可以找他來周轉借錢,再還利息
因為養食客的花費實在太大,他看著薛國民眾繳息情況不好,就派馮驩去討債了
某日,孟嘗君出布告,徵求可以替他至封邑薛城收債之人,馮驩自願前往。臨行前,馮驩問孟嘗君:「債收完了,要買何而返呢?」孟嘗君回答:「看我家缺少甚麼就買甚麼罷!」於是馮驩去了薛地,借據合同對完之後,矯造孟嘗君的命令,把借據合同都燒毀,人民歡喜,高呼「萬歲」!馮驩趕回去,一早便求見,孟嘗君奇怪他怎麼那麼快回來,問曰:「您買了甚麼回來呢?」馮答曰:「我看您家中豐衣足食,犬馬美女皆有,所以我買了『義』回來。」問曰:「甚麼是買『義』呢?」回答:「您不照顧、疼愛人民,而加以高利,人民苦不堪言。我於是偽造了您的命令,燒毀了所有的借據,民眾都歡呼萬歲,這就是買『義』。」孟嘗君聽完之後很不高興,説:「好了,別再說了,先生請去休息吧!」
過了一年,齊湣王惑於秦、楚之抵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就對孟嘗君說:「寡人不敢用先王的臣子,當自己的臣子!」收孟嘗君相印,黜歸就國。孟嘗君回到薛邑,人民「迎君道中」,孟嘗君才明白馮驩市義的用心。
後來孟嘗君就在這裡又發展起來,但這段期間因為不能養食客,所以出走的人非常多,
這故事給我們一個警惕,孟嘗君一直在養著一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用到的食客,最後讓他休養生息東山再起的,卻是一直欠他錢的人民
最後回到最初的問題
最後回到最初的問題
賺到錢不如賺到人心,人們想要的是什麼,滿足人們心理層面的意義,會比殺價有效多了
人們會因為相信這件事情對他們有意義而樂於分享
人們會因為相信這件事情對他們有意義而樂於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