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的無為而治,首要治理的就是人,今天就來聊聊人的管理
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意思是說:舜是有大智慧的人,舜很擅長詢問並且常觀察聆聽人所說的話,隱藏其短處不好的事情,發揚長處良善的事情,衡量兩個端點,取其最中間平衡的政策用於人民,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聖人的原因
這段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聆聽,不帶任何意見打開心房聽對方說話,不給予任何意見讓他完全說完,從裡面察覺人的問題,有時候人們在完整說出事情之後會察覺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聆聽完後給予良善的意見,發揮他的優勢讓他看擅長的一面,若有需要決定的事情,兩害相權取其輕,權衡後選擇最中間的平衡點去做
意思是說:舜是有大智慧的人,舜很擅長詢問並且常觀察聆聽人所說的話,隱藏其短處不好的事情,發揚長處良善的事情,衡量兩個端點,取其最中間平衡的政策用於人民,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聖人的原因
這段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聆聽,不帶任何意見打開心房聽對方說話,不給予任何意見讓他完全說完,從裡面察覺人的問題,有時候人們在完整說出事情之後會察覺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聆聽完後給予良善的意見,發揮他的優勢讓他看擅長的一面,若有需要決定的事情,兩害相權取其輕,權衡後選擇最中間的平衡點去做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要做到像舜這樣的境界,只要重複做三件事,好學,力行,知恥
有句話說:想都是問題,問就有辦法,做就有答案,反省更多成就
每件計畫都是先學習怎麼做,然後一定要去力行,做過之後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知道哪裡有過錯再改進,學習,重複這三件事情,就會成功
在經歷過這些道理會知道修正自己的行為,因為自己有經歷過所以也知道別人遇到問題時會怎麼想,以這個經驗去管理人,上了軌道之後,變成系統就可以治理全國甚至國際化的事業了
要做到像舜這樣的境界,只要重複做三件事,好學,力行,知恥
有句話說:想都是問題,問就有辦法,做就有答案,反省更多成就
每件計畫都是先學習怎麼做,然後一定要去力行,做過之後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知道哪裡有過錯再改進,學習,重複這三件事情,就會成功
在經歷過這些道理會知道修正自己的行為,因為自己有經歷過所以也知道別人遇到問題時會怎麼想,以這個經驗去管理人,上了軌道之後,變成系統就可以治理全國甚至國際化的事業了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在企業或公司上如果講求的都是政策跟刑罰,人們只會想辦法去避免而且沒有羞恥心
要以德行跟禮儀,本分教導,這樣人民就會有羞恥心並且格除不良習性
在企業或公司上如果講求的都是政策跟刑罰,人們只會想辦法去避免而且沒有羞恥心
要以德行跟禮儀,本分教導,這樣人民就會有羞恥心並且格除不良習性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子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有一天問孔子說:如何才可以讓人民信服呢?
孔子說:只要舉薦正直,正確,對的人跟事情錯開一切枉然沒用的政策或人,則人民就會信服,反之,舉薦了枉然的政策或人而錯開正直,對的人或事物則人民就不會信服
很多人在做事情都怕被人指點,明明是對眾人好的,卻因為想討好某個人或不想得罪某個人而發佈不夠公平的政策,這樣就是舉枉錯諸直
哀公有一天問孔子說:如何才可以讓人民信服呢?
孔子說:只要舉薦正直,正確,對的人跟事情錯開一切枉然沒用的政策或人,則人民就會信服,反之,舉薦了枉然的政策或人而錯開正直,對的人或事物則人民就不會信服
很多人在做事情都怕被人指點,明明是對眾人好的,卻因為想討好某個人或不想得罪某個人而發佈不夠公平的政策,這樣就是舉枉錯諸直
